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亚热带生态所举行第七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凯发k8官凯发k8

发布时间:2022-11-21 作者:张树楠 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主办的第七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在长沙召开,此次论坛主题包括“农业减排固碳与碳中和”“流域环境过程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格局、过程与调控”。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印遇龙,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王克林、所长谭支良、副所长陈洪松,中科院青促会副理事长祝惠、青促会广州分会会长王煜,长沙及其他地区青促会会员,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特邀专家,青年学者和亚热带生态所的师生等线下百余人,线上两万余人出席和参加了本次会议。

  19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亚热带生态所青促会小组组长刘红南主持。谭支良所长致欢迎词,向莅临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院青促会、青促会广州分会对本次会议组织的帮助和支持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同时希望通过专家学者的探讨与交流,让农业生态的格局、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延展。祝惠、王煜分别代表院青促会和青促会广州分会向亚热带生态所的领导、青促会小组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青促会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提供交流平台来促进青年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初衷,希望青年工作者通过青促会这个平台及学术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增进交流、促进学科交叉。

  特邀大会报告环节由亚热带生态所沈健林研究员和聂云鹏研究员主持。印遇龙院士作了题为《功能农业种养一体化研究与思考》的特邀报告。他表示,功能农业是近些年来业内提出的新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隐性饥饿”的问题,提出功能农业的未来方向应该是为人类生产营养丰富、健康的农产品。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研究员吴金水作了题为《流域环境研究对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的基础作用》的特邀报告。他认为,农业结构性问题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因,也是长远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综合运用环境、农业和经济措施控制化肥投入,能够实现在不降低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此外,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元、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谭文峰以及亚热带生态所副所长陈洪松分别作了题为《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实现——以河北曲周为例》《土壤固碳减排潜力与实现途径》《集约化种植下土壤退化过程与生态调控》和《喀斯特关键带水文过程与植物水分利用机制》的特邀报告。大会还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和高扬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朱青研究员、天津大学李思亮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冯兆忠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项文化教授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报告分享。

  20日全天,论坛围绕“农业减排固碳与碳中和”“流域环境过程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格局、过程与调控”三个专题分为三个分会场进行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位青年科研工作者针对各自领域的前沿态势、新思路、新技术及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在“农业减排固碳与碳中和”分会场,来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梁玉婷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程谊教授、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中心柏兆海研究员等领域19位青年科研人员针对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农田固碳及养殖业温室气体减排等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流域环境过程与绿色发展”分会场,来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丁维新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吴庆龙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的白军红教授等18位受邀学者围绕湿地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及面源污染控制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在“生态格局、过程与调控”分会场,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高光耀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的贾国栋教授、兰州大学的张宝庆教授等18位专家分别就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水文过程模拟以及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估等问题分享学术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克林在总结中表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现代化发展,需要依托大食物观,以生态高值为目标,面向整个国土资源,通过种养复合生态农业系统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环境的污染,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更美的乡村环境。然而,当前的发展模式已难以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借助论坛这一平台,汇聚大量业界专家学者,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

  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是亚热带生态所青促会小组的品牌学术活动,创办7年来已成为中科院青促会的重要年度活动。此次论坛邀请国内青年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生态科学的前沿性、基础性、创新性科研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一个农业生态研究领域青年学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引领农业生态创新思维,服务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健康养殖科技、生态高值农业的应用实践,为亚热带生态所青促会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普教育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体参会人员大合照

  谭支良致辞

 印遇龙作特邀报告

 

  吴金水作特邀报告

  刘学军作特邀报告

  谭文峰作特邀报告

  各参会现场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