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亚热带生态所环江站组织开展喀斯特生态修复与人地关系演变科学考察-凯发k8官凯发k8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亚热带生态所 岳跃民

  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人为干扰变化下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响应机理”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支持下,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组织开展喀斯特生态修复与人地关系演变科学考察。应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员及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邀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理系rasmus fensholt教授、jytte larsen副教授、martin jepsen副教授、alexander prishchepov副教授、martin brandt助理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xiangming xiao教授及中国地质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相关科研人员等18人参加考察。

  国内外专家一行考察了广西西北部、贵州南部、湖南西部等地区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实地调研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槽谷的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治理现状,了解了生态工程对农民生计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广西都安三只羊重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环江古周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移民示范区、湖南怀化典型石漠化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示范区、广西环江及贵州荔波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入户走访了农民对退耕还林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感知及生态治理对农民生计的影响。通过野外考察,专家组深入了解了典型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景观特征、传统农业耕作扰动对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喀斯特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治理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自然恢复与造林条件下喀斯特景观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以及外出务工、城镇化等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农民生计的影响。专家组对大规模人工造林下全球最大碳汇地区之一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对人为干扰快速变化下喀斯特地区人地关系调整及未来喀斯特生态修复研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考察期间,同时在环江站召开了主题为workshop on understanding human factors behind vegetation changes in china karst的研讨会,岳跃民研究员做了china karst conservation and human factors behind vegetation recovery的研究报告,介绍了环江站概况与长期观测研究体系、主要研究成果、石漠化治理成效评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为因素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影响及喀斯特参与式社会调查初步成果;rasmus fensholt、xiangming xiao、jytte larsen、martin jepsen、 alexander prishchepov等分别介绍了其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兴趣。国外专家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围绕如何结合长期定位观测、模型模拟、遥感及社会科学权衡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优化石漠化治理工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asmus fensholt教授表示其团队将继续支持环江站开展的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成效评估工作,进一步拓展推进喀斯特人地系统耦合机理合作研究。参会专家就未来合作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喀斯特遥感大数据信息提取、喀斯特生态修复的潜在生态风险识别、生态恢复的社会人文驱动机制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亚热带生态所王克林研究员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rasmus fensholt教授团队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xiangming xiao教授团队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已合作发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已接受)等高水平研究论文。通过此次科学考察与研讨,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研究国际合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及可持续人地关系调整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