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获批6项国家优青-凯发k8官凯发k8

发布时间:2020-09-28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共有145项项目获得资助,立项项目数创历年新高,较2019年度同期资助项目数增长率达46.5%。其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7项,青年项目88项,国际合作项目2;获批直接经费合计6222万元。 

  本年度深圳先进院有6位青年科研人员从基金委五个科学部分别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深圳先进院多学科交叉集成特色和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同时,大部分获资助者具有良好的产业化背景,也体现出深圳先进院的工研院定位以及学术引领服务产业的特色。 

  数理科学部优青获得者孟龙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声操控的研究,发展了超声相位调制声场理论,发明了超声特异性细胞筛选技术;发明了超声操控神经元放电技术,实现了超声对神经元放电频率的精确控制。曾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7项专利实现产业化。 

  生命科学部优青获得者胡战利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医学petct成像方法,突破现有技术在时空分辨率和辐射剂量方面的极限。在实现学术前沿突破的同时也参与了我国多项高端医疗装备和科研仪器的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将提出的医学成像方法应用在国产ctpet成像系统中。 

  医学科学部优青获得者赖毓霄研究员,主要从事骨植入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医学应用。其3d打印含镁骨修复产品已通过国药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进入产业化,产品及其核心技术获中国专利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等国内外奖项,产品通过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即将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工材科学部优青获得者杜学敏研究员,紧密围绕刺激形变高分子与柔性神经接口器件开展研究,通过材料与器件多功能集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与技术,部分技术已实现产业化转移。 

  信息科学部优青获得者邱维宝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研究,针对浅表和内窥等临床诊断需求,开展了超高频超声换能器、新型超声仪器系统和成像算法等多方面前沿技术研究,并推进了多项创新医疗超声技术的产业转化。 

  信息科学部优青获得者徐天添副研究员,以实现微型机器人在精准医疗的应用为目标,建立了微型机器人的自主路径规划与视觉伺服运动控制方法,提出了微型机器人针对复杂环境的优化驱动技术,研发系统平台并解决了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部分技术难题。 

  本年度深圳先进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分别是合成所戴俊彪研究员团队申请的“复合污染物降解生物体系的设计构建与应用”项目;医药所陈棣研究员团队申请的“基于骨关节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制定创新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项目。 

  此前,在8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刘陈立研究员位列其中(研究领域:定量合成生物学)。目前,深圳先进院申报的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其他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本年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过程中,深圳先进院统筹部署,提前谋划,科研处和各研究所密切协同,多措并举,积极动员,通过线上视频培训会议与线下分组审核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申请的基数和质量。此外,针对人才类、重点类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为上会答辩的项目精心组织多轮预答辩,极大提升了答辩质量。深圳先进院将进一步强化基金项目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科研优势,为未来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